导入数据...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
 
 
 
 
 
 
 
 
【成都史志】杨挺:陆游的成都穿行与“锦城”印象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查看:1
  来源:

陆游的成都穿行与“锦城印象
杨  挺

   陆游寓蜀期间,足迹遍布成都的东南西北,他对这个城市的地理景观与地方风物,非常熟悉;甚至在他离蜀东归之后,依然对成都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跟随着陆游的成都穿行,重温着诗人的东归记忆,一个梅香催春、柳树成行、万花包围,可以赏花、纵酒、浩歌、起舞的成都,恍若重现……
   陆游寓居成都,其初寓居花行官居,随后居?桥之东,借寓僧庐,直至受诏东归。
在成都的日子,陆游以寓居的草庐为中心,西向浣花溪、青羊宫,北向石犀祠、金雁桥,东向万里桥、蜀苑(合江园),南向惠陵、武侯祠,频频出游。伴随着陆游的漫步和骑行,一个多圈层、多层次的活动区域渐次展开。

   一、从笮桥草庐到浣花村

   (一)闲处天教着放翁,草庐高卧笮桥东
   在成都城南,?桥之东有座草庐,这里曾是诗人陆游的寄居之所。“浣花之东当?桥”(《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草庐与?桥很近;“壮声每挟雷雨横”,晚上睡觉之时,可以听到浣花江的水流声。
   对于这一处寓所,陆游曾在《寓舍书怀》中写道:“春从豆?梢头老,日向樗?齿上消。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随着春天的过去,豌豆梢头(蜀地俗称豆尖)渐渐变老;诗人把玩着樗?(一种棋类游戏),看着日头西落;清晨,在风力吹拂之中,竹子更显横劲;夜雨声中,高大的梧桐越发矫健。在《幽居?兴》中,诗人又说:“借锄剧药喜微香,汲井浇花趁?凉”。他向邻居借来锯子锯断药材,诗人喜欢那种淡淡的香味;他趁着傍晚的凉爽,从井里打水上来,用以浇花。寓居的草庐是一个让诗人觉得亲近的环境,诗人很快就产生了家的感觉。
   夏天的晚上,诗人闲居无事,漫步溪园,“断续风蝉噪,俯仰露叶翻”(《?步》),风声和蝉音,断断续续,凝露的树叶上下翻飞。“月出照西壁,参差见檐痕。”月亮照着西壁,屋檐的轮廓映在墙上,参差不齐。因为生性疏懒,诗人不愿把头发盘起。风吹过后,凉意深入发根;面对江流,诗人挥动羽扇;对着月亮,倾倒酒杯。
   (二)老病愁趋画戟门,天教高卧浣花村
   笮桥草庐,本就在浣花村。“老病愁趋画㦸门,天教高卧浣花村”(《?兴》),居于浣花村的陆游,有时自叹老迈病弱,深怀忧愁。“兴来倚杖清江上,断角?钟正敛昏”(《?兴》),有时,他会拄杖,漫步于清江边上。“我行浣花村,红杏红于染”(《江路见杏花》),春天的时候,江边开满杏花,诗人可以赏花,可以看到浣花女,“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浣花女》)。夏秋之时,诗人时常“红藤拄杖扶衰病,村北村南破夜行”(《夜行》),拄着红藤杖,支撑着衰病的身体,在村南村北,破夜而行。“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龟声。”他或者在长堤之上追逐萤火虫;他面对荒沼,听取老龟的声音。
   (三)散?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
   陆游向往闲散,所以他来到成都这丝管喧闹的繁华之地。而这里也果然是那样的适宜、独特而不寻常。“绿波画桨浣花船,清簟?帘角黍筵。一幅葛巾林下客,百壶春酒饮中仙。散?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席上作》)浣花溪边的游船、绿水、画桨、疏帘、黍筵,相映成趣;在这里,林下之客,一幅葛巾,百壶佳酿,成就酒仙。“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 (《醉题》),诗人裘马清狂、游玩于锦水之滨。“金壶投箭”、“翠袖传杯”,这本是成都常见的生活;“笙歌围里,锦绣丛中”(《忆秦娥》),这本是锦绣之都的特征。
   东归之后,“醉帽倾欹歌未阕,罚觥潋艳笑方哗” (《梦蜀》),诗句之中,寄寓着诗人对成都生活的美好记忆。“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冬夜听雨戏作二首》)诗人卧听夜雨,他想起居蜀七年,歌吹如海,居然从未听到夜雨的声音。“豪竹哀丝”(《秋兴》),歌舞喧天;尤其是成都铜壶门外的那条路,“最忆铜壶门外路,满街歌吹月如霜”(《湖村月夕》)。

二、青羊路与锦江路

    随着诗人的漫步或骑乘,青羊路、锦江路、浣花江岸、南出?桥,几条道路,方向明确,路线清晰。
   (一)锦官城外青羊路,常记当年小猎回
“射雉归来夜读书”(《读书》),在成都之时,有时诗人打猎归来,深夜读书。“忆从南郑客成都,身健官闲一事无。分骑霜天伐狐兔,张灯雪夜掷枭卢。”(《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陆游行于浦城道中,陆游想起当初到成都的时候,霜天骑马打猎,雪夜张灯赌博。陆游在《怀成都十韵》中写道:“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他对成都斗鸡、射雉的记忆犹新。
庆元三年(1197)冬,诗人已经归居故乡山阴,“锦官城外青羊路,常记当年小猎回。”(《春近山中即事》)从成都城外打猎归来的情景又浮现于诗人的脑海。
   (二)十里温香扑马来,江头还见去年梅
   陆游喜欢成都的梅花,每年都会沿江探梅。“四野云齐初酿雪,一枝梅动已催春”(《对酒》),一枝梅花初萌,春天即将到来。“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城南寻梅得绝句》),诗人到青羊宫寻梅,见到初开的梅花。“春回积雪层冰里,香动荒山野水滨”(《浣花赏梅》),他又到浣花村寻梅,在荒山之边,野水之滨,诗人还能闻到梅花的香味。“十里温香扑马来,江头还见去年梅”(《蜀苑赏梅》),可以想见,陆游乘着马,沿着锦江,从青羊宫、浣花村,直至蜀苑,一路寻梅的惬意。
庆元四年冬(1198),陆游已经归居山阴,但仍保留着在成都时赏梅的习惯,“五十年间万事非,放翁依旧掩柴扉。相从不厌闲风月,只有梅花与钓矶。”诗人想起,在成都青羊宫沿江向东,一路的梅花,分外妖娆。“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梅花》)、“青羊宫里应如旧, 肠断春风万里桥”(《梅花绝句》),她们令诗人深深迷恋。

   (三)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有时诗人骑着马,沿着锦江河畔,一路往东,大城、少城的青柳,咒土寺边东台、西台的雪景,沿江两岸的景点,一直到蜀苑。“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成都书事》)有时诗人在花海之中骑马驰骋,“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成都行》),海棠之盛已经成为成都繁华盛丽的象征。
    在成都之时,诗人沉醉千场,忙着寻花、作赋:“我游西川醉千场,万花成围柳着行。红锦地衣舞《霓裳》,翠裙绣袂天宝妆。清歌一发无留觞,枭枭馀声萦杏梁。黄金络马照路光,自护?䍦观海棠。搜奇选胜日夜忙,不惟燕宫碧鸡坊。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观花》)成都是一个万花包围,柳树成行的城市;红锦地衣舞动着《霓裳羽衣》之舞,翠裙绣袖描着的是天宝年间的妆;杏梁之间,余音缭绕,黄金笼头的马,光采照路,繁花茂枝,海棠争艳;天暮之时,书僮背着诗人的诗囊一起回家,路人都争相看陆游的狂放。

三、?桥、万里桥与少城

   还有一些节点,在陆游的成都穿行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一)平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未昏

   笮桥与诗人寓所邻近,它也是诗人向南出游必经的一个节点。“平明南出笮桥门,走马归来趁未昏”,诗人从南边的?桥门出城,一定要赶在黄昏之前回城。“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未阖扉”(《看梅归马上戏作》),因为在南门关闭之前,江边车马都会争着回到城里,到时的城门会出现交通拥堵。

   (二)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

   成都城南有万里桥,这里既是陆游出游必经的节点,也是从成都东归的节点。
   淳熙三年(1176)二月,诗人沿着锦江,经过万里桥,“晓出锦江边,长桥柳带烟。豪华行乐地,芳润养花天。拥路看欹帽,窥门笑坠鞭。”(《晓过万里桥》)这时万里桥边柳树如烟,百花盛开,出游的人非常多。
   万里桥南还有一座刘氏小园,诗人曾偶游于此,清寂无人。当他回头望时,“朱桥架江面,栏影?波光。奇哉小垂虹,梦破鲈鱼乡。”(《游万里桥南刘氏小园》)万里桥的红色桥面和栏杆,倒映水中,随着波浪,金光摇荡,诗人无意间的一回头,这座状如垂虹的万里桥,竟是如此的美丽!
   三十多年后,已经八十高龄的陆游,再次想起成都万里桥,“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感旧》)仍不忘怀在万里桥秉烛观花的情景。

   (三)绣毂金羁三十里,至今犹梦小东门

   淳熙四年(1177)十月,诗人驱车出门,路过子城。“江头作雪雪未成,北风吹云如有营。”江头浪花好象下雪一样,只是积雪未成即随波而逝。“驱车出门何所诣,一放吾目登高城。”再往前走是高高的城墙;爬上城墙放眼远眺,“城中繁雄十万户”,城市繁雄,居民众多。“朱门甲第何峥嵘”,朱门甲第,何等壮伟。“名都壮邑数千里” ,“安危自古有倚仗”(《晚登子城》)。
小东门是向东出城的节点,诗人曾由此出城观梅,“东风吹梅花,烂漫照城郭。晴日千堆雪,偏宜马上看。”(《平明出小东门观梅》)可以想见,诗人骑着马,向东寻梅;花瓣漫天飞舞,映照着小东门的城郭。小东门外有赵氏园,“常记东园按舞时,春风一架晚蔷薇。尊前不展鸳鸯锦,只就残红作地衣。”(《感昔》)晚春之时,残红遍地,诗人出尊按舞。小东门外,荒野之中有一株千叶朱砂海棠,奇丽绝代。嘉定元年(1208),诗人归居山阴,仍因思念成都小东门而成梦,“绣毂金羁三十里,至今犹梦小东门”(《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四、学射山、江楼与散花楼

   成都还有一些具有标志物性质的景观,学射山、江楼、散花楼等,这些景观留在陆游的成都印象中,魂牵梦绕。
(一)纤腰袅袅戎衣窄,学射山前看打围

   淳熙三年(1176)三月,时任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在学射山上开宴,陆游以参议官的身份陪同前往,有诗云:“北出升仙路少东,据鞍自笑老从戎。”(《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诗中写道,据坐马鞍,从升仙路出去,偏东而行,即可到达学射山。“天远仅分山??,雾收初见日??。”学射山浓雾围绕,雾散的时候才能看见朦胧的太阳。
淳熙七年(1180)四月,作者在抚州,还想起“学射山前看打围”的事情:“十月新霜兔正肥,佳人骏马去如飞。纤腰袅袅戎衣窄,学射山前看打围。”(《感旧绝句》)佳人一骑飞驰,当年成都学射山上围猎的情景在陆游脑海中顿时闪现。

   (二)淋漓百?宴江楼,秉烛挥毫气尚遒

   江楼也是成都一处极易触发人生感慨的标志性景观。“短剑隐市尘,浩歌醉江楼。”(《步万里桥门至江上》)江楼之上,放歌醉饮,这是陆游大隐隐朝市的象征性行为。“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江楼》)站在江楼之上,顺着锦江远望。陆游刚到成都之时,曾经醉后骑骏马,与玉人携手登江楼,“忆昔初为锦城客,醉骑骏马桃花色。玉人携手上江楼,一笑钩帘赏微雪。宝钗换酒忽径去,三日楼中香未灭。市人不识呼酒仙,异事惊传一城说。”(《偶过浣花感旧游戏作》)诗人回忆,当时的酒香数天未散,市民惊为酒仙,而且这件事很快在整个成都传开了。
或许,江楼太适合畅饮了, “淋漓蜀苑酒,散落江楼诗”(《风月》),诗人想起当年在成都同时为官的好友谭德称,“江楼列炬千锺饮,花市联鞍一字行。”(《怀谭德称》)他们曾于江楼之上,列炬而饮;在花市之中,骑马并行。在成都江楼和蜀苑时的畅饮作诗的情景令陆游甚为难忘。

   (三)万里桥西系黄骝,为君一登散花楼

   “我游四方不得意,阳狂施药成都市” ,“瓢空夜静上高楼,买酒卷帘邀月醉。”(《楼上醉歌》)对陆游而言,成都显然是一个人生不得意时买醉的好地方
淳熙四年(1177)年春, 成都已春意盎然。“春风初来满刀州,江水照人如泼油。犊车芳草南陌头,家家倾赀事遨?。”阳光照耀之下,江水象泼了油一般;牛车辗压着芳草,到了南城陌头。这时,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出游。“万里桥西系黄骝,为君一登散花楼。”陆游在万里桥之西,系马登楼,兴致忽来,金裘换酒,“半年长斋废觥筹,兴来忽典千金裘。”远眺桃花婀娜,红兰茁壮,新芽春洲,“小桃婀娜弄芳柔,红兰茁芽满春洲。垆边女儿不解愁,斗草才罢还藏钩。”(《初春出游》)在如此春意中,实在不必太在乎功名利禄,而应该尽情享受有限的人生。
     淳熙七年(1180),离北宋灭亡已经五十多年了,诗人扫平河洛、恢复中原的宏愿变得更为渺茫;整日应付簿书官事,杯中之酒也不能宽慰客居之愁。“拟倩天风吹梦去,浩歌起舞散花楼。”(《初秋》)这时,他又想起了成都,真希望一缕清风将他吹至成都,在散花楼之上浩歌起舞。

结  语

   从寓居草庐到高卧浣花村乃至城市穿越,陆游用他的漫步与骑行,书写了一个多圈层、多层次的生活区域:与日常生活习惯紧密相联的笮桥草庐、深深融入而不愿离开的浣花村、笙歌围里,锦绣丛中的锦城市井;承载了诗人骑射记忆的西郊青羊路;梅花尽情妆扮的锦江路,……我们可以说,陆游用他身体穿行和诗笔挥洒,使成都成为“一个可读的城市”,层次清晰而色彩艳丽,令人记忆深刻而又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条:【读物编纂】《成都史志》2016年第1期出版 下一条:【成都史志】周翔宇:张若筑城与成都早期城市建设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