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介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城市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普及基地简介
一、基地的由来
文新学院(其前身是与成大同时诞生的中文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科研一直具有较强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以“文新五老”(白敦仁、钟树梁、谢宇衡、常崇宜、曾永成)为代表的学者群一直是历届文新师生的榜样。2009年,应成都市傅勇林副市长的要求,在当时学校分管领导和教务处的支持下,学院在我校成功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论》必修课,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将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列为在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的实践。以本课为支撑,学院整合全校力量,优质完成了省重点教改项目“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并获得2014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六年努力,我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教育部《语言文字报》2014年11月26日用一个整版做了专题报道。与此同时,学院打造了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和学生团队,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出版了畅销海内外的《国学经典导论》,获得了十余个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发表相关论著上百篇(部)。每年多名教师应邀赴西南财大培训中心、地方党政机关、党校、社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数十场。不仅如此,每年五月,学院在校内外举办科普性质的“国学活动周”,组织师生在校内、基层社区、草堂博物馆、中小学举办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深受欢迎。先后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注释读本、《千古纯酿细细品——红楼梦八十回分回解读》、《唐诗异闻趣事今说》、《中国最美家教书——弟子规》。去年获批成为四川省科普基地。
二、基地定位与功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立足四川城市化、现代化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挖掘、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居民文化品格和文明素养,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主要目标受众:城市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社区管理人员及居民;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基地侧重传播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道德底线与精神家园做奠基性工作。所谓城市传承是指:主动服务于城市化对人的素质提升的要求;集合利用现代城市的多种传播手段;在中心城市创造经验辐射中小城市;与城市精神文化品格的构建融为一体。
基地与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杜甫草堂、草堂小学、巴金小学、多个基层社区开展深度合作。拥有专门固定办公场和学校提供的活动室、价值400多万元的设备、每年十万元的资金投入。
三、基地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讲话中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基地决心在充分发挥既有平台、阵地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努力建成植根巴蜀文化,服务四川城市化进程,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科普阵地,充分履行我校教学、科研、地方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
基地主任:谭平,文新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网 | 媒体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相关实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