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平
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3月4日 亲子阅读 国学分享
《论语·子路》记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白话大意: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这段话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为: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之。为何要把“教之”放在最高位置,朱熹说: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没有教养的富人通常会为富不仁,而这样的富人不仅为患他人、社会,多数也在结怨树敌、吃喝嫖赌中戕害自己,所以先贤们坚决反对为富不仁。
《论语·学而》记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白话大意: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总之,炎黄子孙面对财富要有底线、有坚守、有驾驭。无数君子身上所表现的,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财富是人的教养,有良好教养的人才会有健康、丰满的人性与精神生活,而拥有健康精神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不择手段追逐物质财富和发财后为富不仁都不仅深受鄙视,这些沉溺在物欲中的人也从来不被视为真正幸福的人,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内涵,也是孔子讲人生有三种有益的喜好和三种有害的喜好的依据。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大意: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前者显然属于有教养的君子,后者当然属于那些让人鄙视的“土豪”了。
作者系四川省“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社科普及基地主任;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