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
 
 
 
 
 
 
 
 
【转载】李山:孔子去见“坏女人”了?!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4日
  查看:1
  来源:

李山:孔子去见“坏女人”了?!

古圣今贤桃李国学堂李山2016-05-10 10:47
12

[摘要]子见南子:见“坏人”也得大方点。

文/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以上数句的大意是:孔子要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要做错了,老天爷厌弃我,老天爷厌弃我!(据杨伯峻注)

子路为什么不高兴了?

孔子见南子,事情有波澜。最初有子路站出来拦挡,弄得老夫子直跺脚起誓。后来又弄得历代解释家聚讼纷纭,焦点就在孔子见南子合不合礼法。再后来,林语堂先生写了一出《子见南子》的剧本发表,山东曲阜第二师范的学生搬演(内容有改动),引得孔府里的人不高兴,具状诉讼,直告到最高层人物那里,事件震动全国。最后以开除学生、校长调走了事。

李山:孔子去见“坏女人”了?!

孔子与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时,孔子该不该见南子,肯定是个难题。在礼法上,作为一个来自异国的男性,应不应该见他国的君夫人?很多注解家都认为在礼书上找不到“可以见”的依据。

可能孔子见南子,是由于南子的主动邀请。对此有《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可证:“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大意是说:各地方来卫国想与卫国交好的人,一定得见见我,你孔夫子也不得例外。文中的“辱”是客套的语气修辞,“寡小君”是南子作为君夫人的自称。

看这段话,可以推测,不论当时礼法是否允许,在卫国,各地来的男性,若想在卫国办点事,都得见南子,这已经成为卫国的惯例。入乡随俗,孔子见南子,就算是礼法不许,他也不是第一个犯规者。这样看,子路的阻拦,孔子的起誓,是别有原因的。

南子作风有问题?!

什么原因呢?原来南子“有作风问题”。这在《左传》有记载。

南子是宋国嫁到卫国的姑奶奶,她在娘家有个相好,叫宋朝,是位宋国公子。南子跟他相好,嫁给卫灵公后也不能忘怀。当她在卫国站住脚后,就想辙见宋朝。这事就发生在鲁定公十四年,《左传》记载,卫灵公不知头上发绿,应南子之请召见宋朝,让两位相会。就在同时,卫国太子蒯聩也因公出差到齐,路过宋国郊野。宋国人看见卫太子经过,现编了一首“猪歌”。歌词是:“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jiā)。”大意是:那头发情母猪啊,既已经满足了,为何还不归我那头美公猪?

从此以后,猪,就与情欲连了宗。典型如猪八戒。

那位卫太子深居宫廷,母猪、公猪的,哪里听得懂?自然问手下。他不问,手下自然不敢告诉他事情如何;他一问,还不把那点儿风流事添油加醋和盘托出?太子一听,甚感羞耻,气坏了。他找了一位叫戏阳速的,约好一起去见南子时,让他看自己的颜色杀掉南子。结果这位戏阳速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刺杀不成,太子陷入被动。这也真应了李敖那句话:带了绿帽子的人,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戴了绿帽的。卫灵公坚决站在小夫人一边,结果太子只有逃亡他国。

这件风流事,就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的一两年前。当孔子来到卫国时,风流故事还在“热播”中。这应该就是子路要拦阻孔子见南子的理由:她一个女流氓,你见她,不怕毁了名声?可是,笔者家乡有句俗语:女人红鞋绿裤腿,自己男人不嫌、别人说话淡了嘴。南子诚然有作风问题,可人家卫灵公不嫌,南子还是君夫人哪。她既然是君夫人,提出见你,你因为她作风问题就拒绝见,那还不如干脆不到卫国来!

李山:孔子去见“坏女人”了?!

电影《孔子》剧照:南子与卫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道而行,见之何妨?

孔子思前想后,还是见了。“见”的情形如何?《史记·孔子史家》记载说,南子见孔子,是设了麻织大帐的,古时男女相见,要有所遮拦,南子是注意了的。而且,《史记》说:当南子见孔子还礼时“环?玉声?(qíu)然”,说当南子起身还礼时,身上的佩玉哗琅琅响成一片。三门峡一带的古虢国墓葬一发掘,人们才知道国君夫人一级的人物身上的佩玉有多沉重。人家南子见孔子时,把君夫人那套礼仪的装束,包括那些沉甸甸的佩玉,全穿身上了,完全是一派庄重。

李山:孔子去见“坏女人”了?!

子见南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是多面的,在宋朝和赶走太子的事上,南子诚然有可訾之处。可是她见孔子,并没有任何的轻佻。如前所说,异国男性大臣见南子,几乎成了卫国朝廷的小风俗,孔子也可以“入乡随俗”。若相反,因大家都说她作风不好,就拒绝相见,不是反而显得孔子太小气了?这需要中道而行,孔子的终于见南子,而且蛮成功,就是因为中道而行。

由此,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人们常常因自觉在德行上比某人强大,就在对待该人的态度上偏颇,结果是反不如被看扁的一边大方。子路的态度,就应该属于这一类。

孔子见了南子,南子也表现出了尊重,但孔子终于还是没有与她有更深的合作。后来孔子周游列国结束要回国时,掌握了卫国大权的南子,也不是没有留住孔子帮忙做事的想法。然而,孔子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回鲁国去继续教书并整理经典去了。

转自丨“桃李国学堂”(微信ID:taoliguoxuetang

上一条:【转载】李山:《关雎》不是谈恋爱 下一条:【成都地域文化】文化成都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