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晚,成都大学新闻学院“成都通”人才培养系列讲座继续开讲。该系列讲座主题为“听袁庭栋纵论成都”。担任主讲嘉宾的是享誉国内外的成都历史文化专家袁庭栋先生,校党委副书记宋辉、教务处杨明娜处长,文新学院的领导与师生聆听了讲座。
袁先生这一讲的主题是“成都的文化特征”。他认为,成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的走廊、交汇地。成都文化是巴蜀文化的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以移民文化为载体的包容性。
袁先生说,“想开放”、“想交流”,这是自古以来成都文化心态的重要特征。就交通而言,围绕成都平原,很早以前就已经开通了多条蜀道,尤其是通往陕西的蜀道,更是成为成都对外交流的重要栈道,直到今天,由成都通往陕西的公路、铁路依然是沿着这些古老的栈道修建而成;至于李白所谓的“蜀道难”,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情结,并不是指地理上的“蜀道”。事实上,依据成都的对外开放史、对外文化交流史,所谓的“蜀道难”,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化交流意义上的“蜀道通”。
成都久远的移民史也在客观上实现了成都人“想开放”、“想交流”的愿望,并最终铸就了成都文化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色。譬如古老的具有多民族融合特征的文化遗存、各种语言的交融与发展、农作物的输入与种植、各种人才的汇聚等等。尤其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人才在成都的汇集,为成都文化的发展与各种地域性文化在成都的交融、发展、创新更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成都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力。
袁先生强调,成都文化的开放交流是互动的。“敢于走出去”,是成都开放的文化心态的重要表现。成都人没有闭塞保守的观念,更没有所谓的盆地意识,成都不仅是一座令外地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而且也是向全国输送各种人才的劳务基地。与此同时,“包容性”则是成都城市精神的亮点。譬如五腔共和的川剧、味道丰富的川菜以及成都的茶饮文化等等,都是吸收外来文化精粹、相互融合包容的结果。成都的客居名人,譬如李冰、诸葛亮、杜甫、陆游等等,虽然他们都不是成都人,但是他们却被成都人纪念着、崇拜着,甚至祭祀着,如果说只是纪念某一个人,那或者是一种偶然,但如果是一个系列,那展示出来的就是一种值得发扬的包容、不排外的心态。
最后,袁先生与同学亲切交流互动。全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发言踊跃,袁先生则对学生们提出的川剧茶园、成都休闲文化、本土文化等等相关问题一一作答,并对同学们提出期望:成都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一定要传承和发扬。
讲座结束后,一位大二的同学说:“袁老的话语朴实幽默,乡音亲切活泼,学识渊博。让我们在笑声中收获知识。另一位在场的老师认为,受欢迎的讲座需要具有特色有魅力的讲师,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寻找合适的受众。袁老研究巴蜀文化,独具特色,他是一个率真朴实的专家,是一个真正的四川人,真正成都精神的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