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
 
 
 
 
 
 
 
 
【国学版专栏】读家训 学做人 不少名人得益母亲训导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查看:1
  来源:
 
 
 

□作者:谭平
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2月3日  亲子阅读  国学分享
    

 

    就家训文字的形成而言,通常父亲会起主要作用,但在家训的践行中,母亲则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历史上不少名人主要出自母亲的训导,这成为中华文明一个独特优良个性的标志。
    孔子、孟子、欧阳修、苏轼都是例子。
    孔子是鲁国将军叔梁纥的儿子,其母颜征在。他3岁丧父,随母亲生活。直到17岁丧母。孔子成年后说自己“少时贫且贱,故多能鄙事”,鄙事即底层民众从事的职业。不论是乘田还是委吏,他都做得很出色。母亲单独抚养孔子,其艰辛可想而知,但她给了孔子不怕艰难、为人诚信、忠于职守、向往礼乐等基本品质,所以孔子在母亲去世后克服困难实现父母合葬,其孝心感动乡邻。
    至于孟母,培养孟子殚精竭虑,智慧超群,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喻学、杀豚不欺子等后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使自己的儿子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宣言的“亚圣”。
    欧阳修是北宋伟大文豪,以为官清正廉洁、体恤民众、为人宽厚大度、勇为伯乐著称。他虽然出身官宦家庭,但4岁丧父,全靠母亲郑氏抚养。郑氏出生贫苦,但勤劳而有见识。她喜欢给欧阳修讲故事,希望儿子做人有主见,不随波逐流。郑氏鼓励儿子读书,可是家穷,买不起纸笔。她用池塘边长的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练字,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这就是千古佳话“画荻教子”。
    再说苏轼,他不仅是世界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大文豪,而且是品行高洁、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士大夫。他的成长,更多凝聚的是母亲程氏的教诲。《宋史·苏轼列传》记载: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大器晚成的苏洵,对儿子少年时期的影响并不太大,倒是出身大家闺秀的夫人程氏,成为了苏轼、苏辙兄弟的人生导师。
家训推荐阅读书目:
《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
    (作者系成都大学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下一条:【国学版专栏】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