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5月6日 亲子阅读国学分享 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5月6日 亲子阅读国学分享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5月6日 亲子阅读国学分享
作者:刘云春
资料来源:【天府早报】2015年2月11日 亲子阅读 国学分享
博雅嘉学开课的第一天,学生家长们都受到了邀请,体验国学课堂风格。简单自我介绍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是否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孩子们频频摇头,连在场的父母们也都面面相觑。
一个名叫雨煊的四年级女孩站起来解释了自己的名字来历,说是出生的时候天正下着小雨。但是问到“煊”字的含义时候,雨煊便懵懵懂懂了。
于是,我拿出苏洵的《名二子说》,与大家一起学习。
中国文学史上“一门三学士”的美誉,是指宋代文学家苏洵和儿子苏辙、苏轼。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占据唐宋八大散文家三席,这也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苏洵教育孩子,以读书方法、性格磨砺、为人处世方面的教导最多。苏洵的散文善于比喻,说理畅达,文风亲切,文短意深,颇有诸子遗风。
《名二子说》写到,轼是古代车的一部分,看似不重要,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车无轼则不完整。辙是车轮碾过的痕迹。车仆马毙,与辙无关,论功行赏,也没有辙的份儿。
小儿子苏辙冲淡平和,含蓄沉稳,与“辙”十分相似契合。看起来是简单的取名,其实是父亲用心深究的结果。短短一文,足见苏洵对儿子教诲的良苦用心和殷殷希望。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与“老苏”的《名二子说》倒也真是紧相契合。
苏东坡从小生性旷达,锋芒毕露,其父告诫他要像“轼”那样放低身段,而别自以为是,不知自保。
此文虽是父亲为儿子取名字时所作,观苏轼、苏辙二人生平种种情形,居然都在苏洵当初所意料之中,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知子莫若父也。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扬长避短,学会生存,再求发展。
为孩子取名不是简单的五行生克、音韵笔划,更多的是文字寓意,中国文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其中传递了诚挚的劝勉和殷切的期冀。
(作者系成都大学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专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国学课堂“博雅嘉学”创始人)
《名二子说》原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名二子说》译文: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但作扶手的横木,唯独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尽管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苏轼啊,我担心的是你因不会装饰自己的外表,而让别人不知道你的作用啊。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但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这车轮印,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苏辙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