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
 
 
 
 
 
 
 
 
【成都晚报】成都大学培养“成都通”人才??率先将本土文化元素纳入教学让“懂成都”的人留在成都
[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科普基地(文新学院)]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0日
  查看:1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成都晚报
 

   按:2015年3月26日,我校“成都通”人才培养计划引多家媒体关注。《成都晚报》对文新学院必修“成都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表了题为《成都大学培养“成都通”人才》的文章。(文章链接:http://cdwb.newssc.org/html/2015-03/26/content_2183877.htm)四川新闻网 - 教育频道、光明网等多家网站亦予以关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成都大学培养“成都通”人才
率先将本土文化元素纳入教学,让“懂成都”的人留在成都
 
 “让大一学生‘通’成都的历史文化,大二学生‘通’成都的现代化追求。”
——成都大学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静
讲座+活动培养“成都通”
  基本读物:
  《成都精览》
  专家、学者讲授:
  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现状、现实追求及发展趋势
  召开:
  辩论赛、知识竞赛、
  征文大赛、学术沙龙
  参观成都场馆
  了解区域经济
  成都“创业天府”行动启动仪式上的一句话,这样描述成都将要打造的创业环境:即使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个城市;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愿意“蓉漂”,不愿离开,源于对成都的熟悉、了解和喜爱。昨日记者获悉,成都大学正式启动“成都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成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追求的大学生,让懂成都的人,留在成都,服务成都,建设成都。
  “成都通” 本土的古今都要通
  据了解,成都大学文新学院计划从2014级学生开始,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正式启动“成都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本土文化元素纳入教学,大张旗鼓地进行人才培养。
  成大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静介绍,“成都通”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是,让大一学生“通”成都的历史文化,大二学生“通”成都的现代化追求。“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熟悉成都目前的发展状况,今后的发展规划,包括经济方面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主要优势、发展前景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找到自身定位,服务成都、建设成都。”
  具体来说,将采取“讲座+活动”的模式。选择成都市方志办精心编撰的《成都精览》等,作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读物。为匹配和巩固这本书的学习,还将邀请校内外顶尖的研究成都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行业精英,系统介绍成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现状、现实追求及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和学生发展规律,开展有关“成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大赛、学术沙龙等大型学生活动,“还会组织学生参观金沙遗址等具有成都特色的场馆,以及参观了解天府新区、高新区等的建设情况。”
  “懂成都” 将提升就业竞争力
  “讲好成都故事,需要有一批精通成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追求的人才作为支撑,从目前来看,各高校在此环节较为薄弱。”成大文新学院院长谭平表示,作为成都市属大学,学生更应该对成都特别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培养特别了解、熟悉成都的学生。“将通过两年的时间,培养一批学生,他们在谈到成都的时候,比其他任何学校的学生更熟悉更了解,从而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谭平介绍,该校开启“成都通”人才培养,构建符合学校定位,与学院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地方服务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新内涵,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将首先在文新学院进行试点,今后逐步扩展到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等全校学生。”
  据了解,成都大学毕业生在成都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文新学院毕业生在70%左右。谭平表示,强化学生“成都通”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独到优势,有力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和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成都、服务成都、建设成都。(成都晚报记者黄海英)

上一条:【成都商报】成大文新学院必修“成都通”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